心理健康

方中良 | 主任医师
岳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理健康
1946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是:身体和心理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互动的。躯体患病,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而心理疾病也同样会诱发各种躯体疾病。
那么大家对心理健康认识有多少呢?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是否了解?
一、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反应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潜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潜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透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忙,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堂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心理调节策略
1、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各项活动,社交活动或者志愿者都可以,主要是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身体有利于维持心理健康状态,并且体育锻炼能将人从紧张不安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2、学会自我调节
人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所把控,心理上的问题多是来源于自己的偏执或认知不足,多阅读高质量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升华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
3、心理求助
必须明确一点的是,心理求助并非弱势表现,而是一种强者行为。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时,及时的向周围的人需求帮助是勇敢的行为。
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但是你要将自己真实的困难和痛苦告诉你信任的人。如果你的倾诉对象不知道如何帮助你,你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无意侵犯了媒体与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告知,我们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