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带你了解什么是药食同源

郑彬 | 副主任医师
岳阳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
“药”与“食”
中医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不仅如此,《神农本草经》也明确记载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各120种,其中120种上品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既可作为药物治疗疾病,又可作日常食饮之用,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其实“药食同源”涵盖着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指许多食物可以当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二层意思是指本草与食物之间存在同源的联系。其中大部分物品,既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还可以直接当食材食用,所以被称之为“药食同源”。
国家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曾多次修订“药食同源”的名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中规定61种中药材是药食同源食品。之后又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增加了8种和7种。
2002年相关部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把药食同源名单增加到了87种。
2015年国家颁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增加了14种物质。
2020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品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并且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启食药物质管理试点工作。
目前,“药食同源”物质名单上总数已超过百种,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对人们健康的关注与重视提升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其中在健康中国战略行动中就有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药食同源的优点
- 预防疾病:药食同源的食物因其具有特定的药用属性,可以帮助预防多种疾病。例如,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从而降低患某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辅助治疗:某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症状或加速康复。例如,生姜具有抗炎和止吐的作用,可以辅助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营养补充:药食同源的食物往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弥补膳食中的不足。
- 安全性高:药食同源的食物通常是自然的植物或动物制品,药食同源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疗法,相较于药物治疗,它通常具有更低的副作用风险。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维护健康。
5、传统文化保护:药食同源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使用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医学文化。
总之,药食同源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哲学,鼓励人们通过了解食物的性质和功效,来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重视的一种医食结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