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降糖最快的一味中药是什么?

  降糖最快的中药因个体差异、糖尿病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而且中药治疗通常需要时间来展现效果。如果您有糖尿病或高血糖问题,首先应该咨询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一些中药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其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常见的中药成分可能有助于管理血糖,如苦瓜、金银花、黄芪、苦杏仁等。然而,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应该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因为中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引发不良反应。


  以下一些中药被认为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认为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含有一种叫做苦瓜素的成分,被认为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抗糖尿病的潜力,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它通常以草药或茶的形式服用。



  3. 桑叶:桑叶被传统上用于管理糖尿病,可以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 黄芪:黄芪被认为具有抗糖尿病的特性,可以降低血糖和增强免疫系统。



  5. 薏米:薏米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中药来管理糖尿病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特别是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其他健康问题。控制饮食、锻炼和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部分。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但不应替代传统的糖尿病药物或治疗计划。

郑彬 | 中医科| 教授
Slide-1
10,236阅读

文章 中医线上看诊能否实现?

  现如今,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许多中医师和医疗机构已经提供远程中医看诊服务,通过视频通话、电话或在线聊天等方式,让患者可以与中医医生交流关于他们的健康问题、症状和治疗需求。



  中医线上看诊的好处包括便利性,减少了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线上看诊还需要患者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信息,以协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您考虑使用中医线上看诊服务,请咨询合格的医生和机构,以获取更多信息和建议。


  线上看诊的好处包括:


  1. 方便性:患者不必前往医院或诊所,可以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与中医医生进行线上咨询。



  2. 拓展了医疗资源:线上看诊可以让患者获得全球范围内的中医医疗资源,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3. 减少等待时间:线上看诊通常减少了等待时间,可以更快获得医疗建议。



  4. 隐私性:患者可以在更私密的环境中咨询医生,不必担心他人的存在。


  5. 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患者,线上看诊可以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


  总之,中医线上看诊是一种便捷的医疗服务,但患者仍然应该谨慎选择,并遵循专业医疗建议。这种形式的线上看诊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获得专业的中医诊疗建议,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亲自前往中医诊所或医院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不过,如同面对面看诊一样,确保选择合格的中医医生和医疗机构以确保线上看诊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方中良 | 心血管内科| 教授
Slide-1
10,157阅读

文章 【中药知多少】海马

  海马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用于中医传统药物和草药疗法中。海马的学名是 Hippocampus,它是一种海洋生物,通常被用于中药制剂,被认为有一些药用价值。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海马的采集和使用受到一些国际保护法规的限制,因为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可能对海马种群造成危害。



  在中药中,海马通常被用来治疗一些疾病,特别是与肾虚、阳痿、不寐、神经衰弱等有关的症状。它被认为有助于滋阴补肾、安神宁心。然而,海马的使用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用途和剂量可能会有变化。



  1. 药材来源:海马通常指的是中华海马,也称为真海马,其生长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近海水域。它属于脊椎动物,是一种鱼类,通常体型小而细长。海马经过干燥后可以用作中药材。


  2. 药材性质:海马被认为味咸、性温,主要归于心、肝、肾经。在中医理论中,海马被视为一种滋补补品,被用于强身健体、滋阴补肾、安神定志等用途。


  3. 药用功效:海马被用于治疗疲劳、阳痿早泄、肾虚、精血不足、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它也被认为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皮肤健康。


  4. 用法和剂量:海马通常作为中药材使用,可以煎汤、泡酒、制成丸剂、或作为其他中药方剂的一部分。用法和剂量应根据个体病情和中医医生的建议而定。


  5. 科学研究:海马中的活性成分和其医学价值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海马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对一些疾病具有治疗潜力,如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海马种群受到威胁,因此有关海马的使用和保护问题备受争议。


  6. 注意事项:海马的采集涉及到对环境的压力,因为它是一种受保护的物种。因此,许多国际和国家规定对海马的采集和销售都进行了严格限制。在一些地区,它已被替代品所取代,以减轻其采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海马作为中药材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在考虑到它的濒危状态和合法性的情况下。此外,由于一些海马种群面临危险,应该支持保护海马的努力以确保其生存。

方中良 | 心血管内科| 教授
Slide-1
10,219阅读

文章 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因缺少胰岛素分泌而引发的高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也称之为“三高一低”,即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增多和体重减轻。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患者还会出现周身乏力、视物不清、皮肤瘙痒、反复口腔溃疡等情况,对患者眼、肾、心脏、血管、神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近年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护。患者一旦发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的范畴,由于糖尿病者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引起,故使用一些具有养阴补阳、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治疗此病。近年发现,地骨皮、黄芪、桑叶等中药均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以下就是可以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的一些中药:



  (1)地黄: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有养阴生津等功效。生地黄的水提取物、低聚糖、环烯醚菇昔(梓醇的含量最高)、氨酸等是地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2)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入肝、肾经,有消炎抗菌、益肾固本、降血糖的功效。山茱英中主要发挥降糖作用的为山茱英环烯醚菇总营。


  (3)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的功效。其主要提取物黄芪昔,黄芪多糖等能降低血糖。


  (4)桑叶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等功效。其主要提取物桑叶多糖、生物碱及黄酮都可降低血糖。


  (5)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肾经,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止血、降血压。实验表明地骨皮具降糖作用,其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和有机酸。


  (6)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肝、胆、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功效。黄连含多种生物碱,如小壁碱、黄连碱等均表现出很好的降糖活性。


  (7)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心包、肝经,能活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其有效降糖成分为丹参酮及丹酚酸。


  (8)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有润肠通便等功效。其提取物当归多糖也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中药来管理糖尿病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特别是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其他健康问题。控制饮食、锻炼和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部分。

郑彬 | 中医科| 教授
Slide-1
10,107阅读

文章 【中药知多少】-甘草

  甘草属豆科植物,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润肺化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草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氨基酸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从甘草中分离提取出的主要活性成分,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溃疡、抗病毒、抗肿瘤、抗抑郁、镇痛、保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甘草的主要特点和用途包括:


  (1)味道与性质:甘草的根部具有甘甜的味道,味甘平,性质温和,不具有强烈的药味,因此容易接受。


  (2)咳嗽和喉咙不适:甘草含有甘草酸,具有镇咳、止咳和镇痛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问题。


  (3)促进消化:甘草可以帮助调整胃酸平衡,减轻胃部不适,改善胃肠道问题,如胃炎、胃溃疡和消化不良。


  (4)中药方剂中的调节剂:甘草常用作中药方剂中的调节剂,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疗效。


  (5)减轻炎症和过敏:甘草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6)内分泌调节:甘草可用于调节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如经前综合症(PMS)和更年期不适。



  甘草是中药中一个常用的成分,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如在中药方剂中,甘草往往与其他草药一同使用,以调和药性、增强疗效并减少潜在的不适。尽管甘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如高血压、水肿和钾的丧失。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剂量指导。

郑彬 | 中医科| 教授
Slide-1
10,093阅读

文章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俗话说:“冬天到,鼻炎闹。”为什么一到冬季鼻炎就高发呢?因为天气转冷,气温、湿度、气压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上空气污染、风沙、人口密集等,抵抗力弱的人就成为易感冒人群,而感冒又容易引起鼻炎的复发。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头昏等。



  过敏性鼻炎十分常见,其治疗难度较高、治疗过程较长、疾病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点医疗课题。造成过敏性鼻炎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外部刺激、疾病牵连、鼻腔破坏等。特别是我国近些年城市和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环境治理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加之我国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作息规律紊乱,其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越来越脆弱。因此过敏性鼻炎正明显呈现出年轻化、高发化的发展趋势。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痒、频繁打喷嚏、经常性流涕、鼻塞等。过敏性鼻炎是变应原进入患者鼻腔黏膜后出现的免疫蛋白介导的炎性病变。当前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次之。这点与中医的治疗方式不谋而合。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是由肾、肺、脾亏虚,肺失宣降,先天禀赋差所致。中医对“鼻鼽”的治疗以药物、针灸、熏蒸、按摩方式为主。针灸是使用范围较广、治疗效果较好、可联合药物、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的方法,在临床中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也越来越被世界医疗行业所了解和认可。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有了足够强大的抵抗力,则外界的邪气就不能侵入人体。《内经》日:“肺开窍于鼻。”因此,过敏性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而脏腑功能失调又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只要通过温补肺脏。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或滋养肾阴等方法进行调理。就可以改善病情。


  因此,平时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注意冷暖,衣着适宜,避免受凉。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平时少食寒凉、生冷食物,宜食温补之品,比如黄芪炖鸡、山药、大枣。避免过于疲劳、七情过度,要保持一份平和、良好的心态。

郑彬 | 中医科| 教授
Slide-1
10,170阅读

文章 中医与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产生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伴血管性水肿表现,发无定处,时现时退的一种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临床常把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慢性荨麻疹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断性发作,持续时间达 6 周或 6 周以上的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可分为慢性诱发性荨麻疹(又称物理性荨麻疹)和慢性自发荨麻疹,因其病程较长,发病时伴皮肤剧烈瘙痒,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



  根据《中医外科学》,瘾疹一般分为 4 型:即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


  (1)风寒束表证:皮疹色淡,自觉瘙痒,遇寒加重,得暖则减;舌脉象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主要


  治以疏风散寒,解表止痒。姚丽萍等[1]采用祛风散寒、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运用经方玉屏风散和外治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


  (2)风热犯表证:皮疹色鲜红,灼热、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得冷则减;舌脉象为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主要治以疏风清热、解表止痒。杨丽丽等[2]认为,治疗风热型的慢性荨麻疹关键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采用“加味羌活散”治疗 41 例患者,疗效显著。其方组成(羌活、 防风、 前胡、 薄荷、 连翘、川芎、 茯苓、 枳壳、 蝉蜕等)。


  (3)胃肠湿热证:皮疹色鲜红,瘙痒剧烈,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主要治以疏风解表,通腑泄热。全天华等[3]用平胃消疹汤治疗 30 例慢性荨麻疹胃肠湿热型患者,以健脾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用防风通圣散和过敏煎化裁而成(组成:荆芥、防风、大黄、芒硝、川芎、当归、白芍、黄芩、桔梗、甘草、白术、石膏、银柴胡、五味子、乌梅等),患者总有效率达 93.99%。


  (4)血虚风燥证:皮疹反复发作,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舌红少津,脉沉细。治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刘白雪等[4]认为内风与外来风邪结合是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的根源,肌肤的血分异常变化是关键病机,采用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不仅可以补养阴血、平熄内风,而且兼顾益卫固表、驱散外风。


  此外,对于慢性荨麻疹的辨证分型,还有营卫不和、脾虚湿蕴、阴血不足、脾肺气虚等。



  总之,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易诊难治,复发率高,其发病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多年来,中医对慢性荨麻疹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姚丽萍,柳研,程美,等 . 百笑灸联合玉屏风散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 山西中医,2021,37(6):32-33.


  [2]杨丽丽,谷力彬,郑树清,等 . 加味羌活散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 41 例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65-68.


  [3]全天华,刘喜迎,陈越,等 . 平胃消疹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胃肠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J]. 吉林中医药,2021,41(7):841-845.


  [4]刘白雪,李记泉,游添伊,等 .“形神共调”针法联合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77-80.

郑彬 | 中医科| 教授
Slide-1
10,091阅读

文章 中草药科普-清热解毒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肺形草、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的地上部分。因其新鲜茎叶散发出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而得名。 鱼腥草常生于山地、沟边、塘边、田埂或林下湿地中,主要生长于我国陕西、甘肃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鲜品、干品均可入药,同时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之物。



  清热解毒效果佳: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 排脓、利尿通淋之功。鱼腥草能降能泻,味辛可散结,以清解肺热见长,又有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疗肺痈吐脓、肺热咳喘之要药。遇痰热、胸痛、咳吐脓血者,常与桔梗、芦根、瓜蒌同用;若遇痰热咳喘、痰黄气急者,常与黄芩、知母、浙贝母配伍;同时,鱼腥草又为治疗热毒疮痈的常用之品,将其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可缓解疮口疼痛,防止伤口恶化。此外,本品还能清利膀胱湿热、利尿通淋;单独使用鱼腥草煎汤熏洗、外敷,还可治疗痔疮肿痛。



  注意事项:


  鱼腥草虽为药食同源植物,但因其性寒,故虚寒者及阴性疮疡外伤者忌用。且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因食用本品后容易加重自身的不适,故也不宜食用。此外,在魏晋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已有鱼腥草“多食令人气喘”的记录,唐代食疗专家孟诜也指出鱼腥草“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故鱼腥草不可过量久服,以免损伤人体阳气导致体寒,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现代研究还发现,鱼腥草中含有一些致敏成分,过敏体质者也不宜食用。

方中良 | 心血管内科| 教授
Slide-1
10,099阅读

文章 减肥降脂的六味中药

  肥胖症已成为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其全球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外观,同时还会引起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说明肥胖带来的危害远比其表面严重,因此降脂治疗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这三类。



  肥胖是指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引起,并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肥胖已成为流行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近些年我国的肥胖人口来急剧增多,目前已达3.25亿人。诸多研究表明肥胖者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较大,肥胖及其诱发的病症严重威胁和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肥胖已经刻不容缓。肥胖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心理代偿作用、药物、生理因素等有关。



  关于可以起到减肥、降脂的中药现举如下六种,供参考。


  (1)决明子: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药理试验表明有降压、降血 脂、减肥、抑菌等作用。决明子为药食两用之品,炒后泡茶饮有轻泻作用,可干扰脂肪与糖类的吸收,为减肥最常用药物之一。


  (2)荷叶:功能清热利湿。不良反应小,尤宜暑天减肥。可入汤剂、丸散或荷叶粥,适用于肥胖脾虚湿阻或胃热阻湿型患者。


  (3)泽泻功能利尿、清湿热,可减肥、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治脂肪肝。适用于减肥而有胃热阻湿型者;对体虚或热象不明患者需与其他中药配伍,以拮抗其寒性。


  (4)茯苓:功能利水消湿、健脾宁心。有利尿、防止肝细胞损伤、镇静和抗肿瘤等作用。肥胖而有水肿、尿少、脾虚及水湿停留和痰湿者均可用治。


  (5)黄芪:黄芪有补气健脾利湿作用。尤其适合中老年肥胖患者或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之肥胖患者。


  (6)何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消肿。因含蒽醌类物质,故具轻泻作用。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的大便干结或便秘及身体较壮实者。



  近几十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质代谢紊乱问题突显,高血脂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在中国成年人口中,22.5%总胆固醇偏高,9%高总胆固醇,诸多研究表明肥胖者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较大,肥胖及其诱发的病症严重威胁和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肥胖已经刻不容缓。而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许多种中药的成分表明了有确实的降脂作用,但其作用机理目前缺乏深入研究,亟待进一步考察,为其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启示和思路。

方中良 | 心血管内科| 教授
Slide-1
10,085阅读

文章 【中药知多少】鸡血藤

  鸡血藤又名大血藤、三叶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等省。据《中药大词典》和《中华本草》记载,鸡血藤具有舒筋活络、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风湿痹痛、麻木瘫痪、经闭、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中药鸡血藤始见于明代《本草备药》,但对其形态并无描述。而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 考》两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植物的形态和鸡血藤膏的制备方法。鸡血藤膏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其所述产地与来源皆在云南。后来,吴其濬为了弄清熬制鸡血藤膏的原植物,亲自去云南实地考察, 谓:“鸡血藤,顺宁府志,枝干年久者,周围四五寸,少者亦二三寸,叶类桂叶而大,缠附树间,伐其枝, 津液滴出,入水煮之,色微红,佐以红花、当归、糯米熬膏。为血分之圣药,滇南唯顺宁有之,产阿度吾里者尤佳,今省会也有贩之,服之有效。”



  鸡血藤的药理作用:


  (1)抗肿瘤:鸡血藤黄酮类组分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细胞周期阻滞是其可能的药效作用机制之一,且该组分无骨髓抑制作用,而对红细胞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鸡血藤在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以及针对肿 瘤患者的保健产品的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抗血栓:现代药理研宄发现,鸡血藤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可见鸡血藤提取物 不仅在体外可抗血小板聚集,对离体胸主动脉也具有一定的舒张作用。



  (3)抗病毒:鸡血藤醇提物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作用,由此可见,为 深入挖掘鸡血藤治疗肠道病毒感染的潜在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


  (4)改善造血系统: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鸡血藤作为君药或臣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银屑病的 经验方中。关于其治疗银屑病的现代药理学机制的研究较为全面,其中涉及到对血液及血管生成的作用。


  (5)补血作用:鸡血藤醇提物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系统有关,认为鸡血藤总黄酮 具有抗贫血的作用。


  (6)抗氧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认为其中的主要药效物质是花青素类化合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原花青素可能是鸡血藤抗氧化及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方中良 | 心血管内科| 教授
Slide-1
一联康互联网医院_专业可信任的在线问诊服务平台 一联康互联网医院_专业可信任的在线问诊服务平台